微中子,微中子与灵魂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7-21
微中子是什么?
中子介绍
中子是不带电的基本粒子,静止质量为1.675×10^-27kg,它的半径约为O.8×10^-15m,与质子大小类似。中子常用符号n表示。
①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做了用α粒子轰击硼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②单独存在的中子是不稳定的,平均寿命约为16分,它将衰变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ν。
③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原子核内的中子是稳定的。
④由于中子不带电,所以容易打进原子核内,引起各种核反应。
⑤中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2。
---------------------------------------------------------
微中子是物理学家Pauli所提出的想法,为了解释β衰变的实验结果。Pauli在做一个衰变的试验时发现释放出的能量与电子携带走的能量不等,这个问题捆饶了Pauli,甚至到了让物理学家想放弃能量守恒的地步。1931年Pauli提出微中子的想法,亦即β衰变的末态应有第三个粒子— 微中子存在。有微中子带走一部份动能。
---------------------------------------------------------
如果你问的不是微中子而是中微子的话下面是中微子的介绍..
---------------------------------------------------------
中微子就是由正负电子结合的产物。他归纳说:正负电子可组成为一正一负两个自绕一组的稳定结构,也可以两对正负电子组成四个一组具有相互传递缠绕的稳定结构,还可以组成为六个一组的具有立体空间相互缠绕的稳定结构。他认为,中微子的正负电子学说推导出中微子应当具有基本三种类型,这和我们实际中探测到的三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是完全一致的。他说,中微子的正负电子学说可以通过中微子相互碰撞和正负电子零速度下飘逸实验来证实。他表示,物理学世界及其研究还要以正负电子作为基点来考虑才行。
按照这个思路,中微子的质量至少应当是三种情况,即两倍电子的质量2me,4me,6me 中微子的质量可能关系到宇宙平衡。宇宙中如果弥漫这种东西,而且是相对比较一致的,那么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均衡态的宇宙。光的传递可能是需要中微子作用的,只是我们觉察不到。关于中微子磁性的研究可能是揭开“光传递是否需要依靠媒质”最为关键的问题。然而,中微子的性质决定了研究它的复杂性和十分艰难。
如果说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正负电子组成的,证实了这一点,也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组成一切物质的原点物质。这个物理模型确实非常有趣。如果他的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话,那意味着物理学将发生最为本质的变革。
什么是微中子?
微中子是一种体积很小的亚原子微粒,它的体积比原子核还小。它不仅质 量小,而且不带有任何电荷。电子的质量比微中子多几千倍,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比微中子多几百万倍。由于微中子的体积相当小,所以它可以轻松地穿过宇宙 中几乎所有的物质。在这一过程中,微中子既不会对经过的物质产生任何的干 扰,也不会与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什么是“太阳的微中子问题”?
从微中子天文研究出现之日起,在核聚变理论与实际观测到的来 自太阳的微中子的数量之间就存在矛盾的地方。地球上的微中子望远 镜所观测到的微中子的数量仅仅大约相当于理论数值的1/2。科学家 们一次又一次地检验了观测数据。结果,这一观测数据每一次都得到 了进一步的证实。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被称为“太阳的微中子问题”, 即太阳核心区域产生的能量比人们预期的要少,还是核聚变理论本身 是错误的?
在这一问题被发现以后,又过了将近40年的时间,这一问题才得以最 终解决。实际情况证明,当微中子撞击地球大气层时,它们的物理特性发 生了改变。这意味着,当微中子离开太阳时,它们的数量与理论数值是一 致的。不过,很多微中子一接触到地球的大气层,就改变了自己的物理特 性。所以,那些位于地下深处的微中子望远镜根本无法发现它们。这一发 现是基础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它证明了微中子的重要物理特性。 当我们了解了微中子的物理特性以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宇宙物质的基本 特性。
微中子的存在是如何被证明的?
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1900 —1958 )在1930年首先提出:宇 宙中存在微中子。泡利注意到在贝塔衰变这一放射引起的物理过程中,观测到 的整体质量的变化范围远远超过了理论预测的结果。他进一步进行推论,要 想解释上述现象,就一定存在携带了多出质量的另一种微粒。由于多出的质 量非常少,所以假说中提到的微粒一定体积非常小,而且不携带任何电荷。几 年以后,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密(1901 —1954)为这种神秘的微粒起 名叫“微中子”。不过,科学家们在此时还没有通过实验证明微中子的存在。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克莱德?科万(1919一 1974)和弗雷德里克?莱因斯 (1918 —1998 )在位于南卡罗来纳州萨凡纳河畔的一个特殊的核设施内发现了 微中子。
微中子来自什么地方?
绝大多数撞击地球的微中子来自太阳。太阳核心区域的核聚变反应会产生 大量的微中子。众所周知,太阳光要花几千年的时间才会离开太阳的核心区域。 而微中子只需要不到3秒的时间就可以离开太阳的核心区域,微中子从太阳到 达地球只需要8分钟的时间。
微中子的存在是如何被证明的?
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1900 —1958 )在1930年首先提出:宇 宙中存在微中子。泡利注意到在贝塔衰变这一放射引起的物理过程中,观测到 的整体质量的变化范围远远超过了理论预测的结果。他进一步进行推论,要 想解释上述现象,就一定存在携带了多出质量的另一种微粒。由于多出的质 量非常少,所以假说中提到的微粒一定体积非常小,而且不携带任何电荷。几 年以后,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科?费密(1901 —1954)为这种神秘的微粒起 名叫“微中子”。不过,科学家们在此时还没有通过实验证明微中子的存在。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克莱德?科万(1919一 1974)和弗雷德里克?莱因斯 (1918 —1998 )在位于南卡罗来纳州萨凡纳河畔的一个特殊的核设施内发现了 微中子。
目前微中子撞到了我们每个人吗?
地球上的每个人和每平方英寸的表面都在受到来自微中子的撞击,这 些微中子都来自太空。在每秒内有数十亿的微中子撞击了每个人的身体。
幸运的是,微中子不会与任何物质相互作用。这些物质当然包括人 体内的分子和原子。所以,虽然在每秒内会有数十亿的微中子撞击人的 身体,但是这一过程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任何可以辨别的影响。实际上, 撞击地球的任何微中子与地球上的任何原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约仅 为十亿分之一。即使这种相互作用真的发生了,其结果也只不过是微微 地闪过一道对人体无害的光线。
逻辑
D 这是加强题 只要加强题设就可以了。
什么是中子,中子数?
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
为什么氢原子中,有的有中子,有的没有中子
因为每种元素都有同位素,同位素就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氢元素共有三种
质子数均为一,中子数分别为零,一,二
所以氢有的有中子有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