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报,地震预报app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7-21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预报是怎样发布的?
第十四条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 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发布。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依照本条例的 规定,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 预报为准。
第十五条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 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 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 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预报包括哪些类型?
(一) 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 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二) 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 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三) 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 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四) 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 点、震级的预报。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预报的意见是怎样形成的?
第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应当加强地震预测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根据地震观测资料和研究结果提 出的地震预测意见,应当向所在地或者所预测地区的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书面报告,也可以直接 向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不得向社会散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国(境)外提出地震预测意见;但 是,以长期、中期地震活动趋势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 除外。
急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指所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状况,大体可以这样概括:对地震孕育发生原理、规律有所了解,但远没有完全认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以年为度量的中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以天为度量的短临预报的成功还只限于极少数特殊类型的地震。
资料参考:上海科普
什么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做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什么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是政府向社会公告可能发生地震的时域、地域、震级范围等信息的行为。
预报具有很强的行为对策属性,是基于特定的预测结论及其预估后果应对的陈述。例如,某人已经登上所乘坐航班的飞机了,根据获知的起飞时刻等相关信息,预先报告给前方接待人员有关本次航班到达的时刻以及航站楼等情况,接待人员据此安排如何接站。
成功的地震预报应具备三个条件:
(1) 科学上的准确:即科学、合理、明确地预测出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大小。
(2) 程序上的严密:即规范严谨地按照观测、预测、会商、评审、发布等环节要求去运作。地震预报的意见形成和结果发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从预测、决策到发布要涉及众多部门和程序环节,必须有以法律为保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 社会公众的参与:即地震预报发布后,社会积极响应,公众合理有序地应对。
科学上的准确是成功进行地震预报的基础或前提,否则地震预报将失去意义;程序上的严密是一种制度和工作机制的保证,它能避免出现差错而尽量提高预报水平;社会公众的参与,其意义是保证地震预报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这是地震预报的目的。
什么是地震预报?
地 震 预 报 是 指 用 科 学 的 思 路 和 方 法 , 对 未 来 地 震(主 要 指 强 烈 地 震 ) 的 发 震 时 间 、地 点 和 强 度 (震 级 )作出预报。(1) 地震预报三要素。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 间 、地 点 、震 级 , 这就是 地 震 预 报 的 三 要 素 。完整的地震预报三要素缺一不可。( 2 ) 地震年度趋势预 测 。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点所作的趋势预测。( 3 ) 地 震 预 报 划分 。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 划 分为长期预报、中期 预 报 、短期预报、 临震预报
评审包括哪些内容?
(一)地震预报意见的科学性、可能性;
(二)地震预报的发布形式;
(三)地震预报发布后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北京有没有最新的地震预报??
我看没有,有的话四川还用的着这么严重的灾情么?